Loading...

Google I/O 大會如何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嶄新的技術會改變消費者日常生活的行為,為消費者帶來便利生活的同時,也會影響到品牌與消費者接觸的方式。讓我們來看看數位廣告巨頭Google 一年一度的Google I/O 大會宣布了哪些新技術,希望能從中觀察到大眾行為趨勢,並獲得和消費者溝通的啟發。

Google I/O 大會以AI 為核心開展三大重點

  Google I/O 大會蘊含著「開放中創新」(Innovation in the Open)的含意。2018年的Google I/O 大會延續了去年AI 及機器學習的主題,說明AI 在影像辨識、聲音辨識及其他辨識技術上所帶來的改變,以下將一一和大家介紹。

1.影像辨識 - 走在您生活的最前端

  您能相信嗎?Google 的AI 圖像識別技術除了能自動調節照片光線,讓原本過度曝光的照片恢復原狀之外,還內建了梯形校正功能,即使是拍攝放在桌上的文件也能自動去除桌面背景,變成單開啟一個文件檔的樣子。除此之外,AI 圖像識別技術還可以偵測相片中的人物,並詢問您是否需將照片寄給對方。更厲害的是,居然還可以將原本黑白的照片變成彩色,或是選取特定區域讓原本彩色的地方變黑白,想突顯的重點則保留彩色,製造景深的效果!除了拍照之外,Google 的圖像識別技還能廣泛應用在醫療產業和消費者的購物行為上。目前,Google 已經進步到僅靠拍攝視網膜就能辨別出對方的年齡、生物性別、有無抽菸、BMI、糖化血紅素、血壓等,所以在醫療產業上能協助醫師即時偵測病人身體狀況,不僅減少了醫師的作業時間,也讓病人住院率降低。

  而當消費者在路上看到想購買的物品時,也能藉由Google Lens App 拍攝功能,先搜尋出類似的物品,您可再根據需求選擇是否點擊並連結到外部商城進行購買。除了拍攝物品會有販售資訊外,也可搜尋到相關影片。讓Google Lens 不僅只是圖像辨識App,而是搖身一變成滿足生活各種需求的小幫手。

2.聲音辨識 - 語音助理讓您開「口」就能解決生活大小事

      除了圖像識別的技術外,Google 在聲音辨識上也有所突破,根據最新的「Looking to Listen」的技術,Google 能藉由說話者的嘴型拆分出不同人的音頻,並將說話內容迅速轉成字幕。例如有兩個正在吵架的人, Google 能根據這兩人的嘴型辨別出他們在說什麼,讓聽者更容易理解。

      而Google 的語音助理更是進步到能聽懂非常複雜的句子,並做出洽當的回應,而且不再需要下每個指令前都說一次「Hey Google」。例如,您可以一口氣詢問Google 語音助理附近價位在150 元以下的咖啡廳有哪些,怎麼去比較快等。

  不僅如此,您還能讓語音助理自動幫您打電話訂位,不論是想要訂餐廳或想要預約理髮,只要告訴Google 您要的時段及其他訂位資訊,Google 就能幫您搞定。語音助理能像真人那樣對談,店家甚至不會發現他是在和語音助理對話!

      Google 的技術同時也解決了另一個問題,就是每當遇到特殊節日店家的營業時間總是不會即時在Google 上顯示正確資訊,所以Google 透過AI 自動撥話給店家,詢問店家是否有營業,如果店家回覆有營業的話,Google 上的營業時間也會自動更改,節省了重複詢問的時間及人力成本。

3.其他辨識技術 – 讓工作及生活都變得更愜意

  除了上述介紹的影像及聲音辨識技術,Google 的文書處理、地圖導航及預測消費者喜好的技術也值得一提。

  目前Gmail 已經可以做到只要在信件開頭輸入幾個字母,系統就能透過寫信的時間點和內容推薦您適合的用語,例如,寫信的時間剛好是星期五,結尾就會跳出「週末愉快」的字詞建議。

  而過往看不懂Google Map 的煩惱也已被解決。未來找路時只需要打開您的相機,Google 就能自動識別您的位置,並連結到街景地圖,搭配AR 技術在手機上自動顯示出方向箭頭和一隻小狐狸,讓您跟著狐狸走就能抵達目的地!

  還有,當我們不知道是否該選擇哪些餐廳時,也可以點選看看店名旁的Your Match 按鈕,Google 會提供一個您是否適合這間店的分數。這些分數都是從平日蒐集的數據而來的,像是您之前是否去過類似的店,或是根據您的興趣,來判定這間店是否適合您等。

  Google I/O 大會頒布了許多新的技術與應用,可以想見未來消費者生活勢必會更加便利,而對於品牌或代理商來說,Google 確實是目前蒐集消費者數據最齊全的數位廠商,透過大數據和機器學習,勢必為消費者帶來更便利、更直接的服務。當消費者漸漸依賴AI 來推薦他們商品時,品牌該如何進一步接觸消費者呢?相信這是品牌端即將面臨的一大挑戰。


 

 


 

 



 


 

 

 

 

Facebook 嘗試新廣告型態 多品牌顯示同欄位

  這是Facebook 正在嘗試的新廣告型態:在同一個廣告欄位中顯示不同品牌的廣告,消費者可以藉由移動下方橫幅,分別點入兩則廣告瀏覽其中內容。

  Facebook 在網路媒體Digiday 上完成最新的廣告測試後,對外發表:「我們正在嘗試整合相同類型之下不同品牌的廣告,在確定是否發展此一廣告類型之前,我們會評估其為消費者及廠商所帶來的效益。」

  Facebook 將以產品推薦作品牌廣告展示,但目前尚未公布這類新型態廣告的運作機制,包括廣告費用的計算、品牌的參與方式,以及同時顯示的兩個品牌對於另一方的掌握度等。   

  與Facebook 目前的網路廣告相比,這種新廣告型態在展示模式上更貼近線上平台,例如:Google 商店或Pinterest ,差別在於它將以廣告形式出現,並收取額外的曝光費用。

  網路廣告獲利的關鍵在於減少支出、提高曝光率以及觀眾回饋,而Facebook 又將如何看待此類促銷活動,並以何種方式擴張平台上的品牌曝光呢?因此Facebook 想經由廣告測試,了解消費者對於這種新廣告型態的接受度,期待未來能透過社群網絡為消費者有興趣的產品量身打造廣告。

資訊來源:Facebook's Testing New Ads Which Showcase Products from Multiple Brands in One Unit (https://www.socialmediatoday.com/news/facebooks-testing-new-ads-which-showcase-products-from-multiple-brands-in/540285/)

 

 

短影音App TikTok 正夯 Facebook 推出Lasso 宣戰


  社群軟體巨頭Facebook 善用平台上蒐集到的大量用戶標籤,針對喜愛音樂的青少年族群開發了一款新的獨立應用程式《Lasso》,讓用戶能夠紀錄及分享他們的對嘴影片或Facebook 上的熱門歌曲舞蹈影片,正式展開與Musical.ly 的競爭。
  
  Mucial.ly 在被中國網路公司ByteDance 以大約10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之前,就已經有每月高達6000 萬的活躍用戶數,在青少年甚至是年紀更小的族群間廣受歡迎,之後和應用程式抖音TikTok 合併。
  
  「《Lasso》 基本上就是抖音的翻版! 全螢幕、專為青少年族群打造、有趣好玩且注重創作,幫助青少年們讓自己變得很酷。」據傳由Facebook的首席產品設計師Brady Voss,領軍Facebook 影片部門及Watch 團隊所打造。Voss 曾經設計過Facebook 的電視App 和最近關閉的電話管理App 《Hello》 ,在他向創辦人馬克 • 祖克柏報告2016 年的黑客松計畫時,介紹了可以將多張照片組成一張類似慢動作延時照片的「Montage 技術」。現在,Voss 又回來參與設計,希望讓《Lasso》 能夠更簡單地展現創意,相關資料提道「Brady 善於打造有趣的相機或視頻應用。」
  
  Facebook 自2016 年起就開始研究深受青少年族群喜愛的音樂App 領域,更有消息指出當時公司開展了針對Musical.ly 的調查,懷疑Musical.ly 可能並不像品牌自己所吹捧的那樣受歡迎。
  
  2018 年年初,在Facebook 與所有主要唱片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後,再次投入了音樂App的研發,從一開始只是保障用戶的短片不因侵犯版權而被撤下,例如: Musical.ly 風格的對嘴短片,接著在Instagram 上推出音樂貼圖,讓用戶能夠在限時動態中加入各種音效。此外,Facebook 也開始嘗試在Pages上結合「Lip Sync Live 」(對嘴直播)與卡拉OK ,將歌詞顯示在屏幕上。Facebook 的下一步計畫是,開放用戶在個人網頁上釘選喜愛的歌曲與好友們分享,回歸了曾經盛極一時的Myspace 音樂服務。
  
  與此同時,抖音TikTok 的聲勢也持續上升,根據App Annie 的統計,TikTok 從三個月前美國地區iOS App 排名32,到現在已經攀升至第5 名。Piper Jaffray 的調查也顯示,目前只有5 % 的美國青少年將Facebook 視為最喜愛的社群平台,每月使用率更從2016 年春天的60 % 下降到現在的36 % 。面對用戶流失,Facebook 需要在Instagram 和WhatsApp 之外找到觸及青少年族群的管道,比起在旗下其他音樂App 中套入Lip Sync Live 功能,開發一款不帶有既定品牌形象的獨立App 是更好的解決辦法。
  
  到目前為止,Facebook 已經嘗試過許多吸引青少年族群回流的方法,包括Poke 、Slingshot 、Bolt 、Flash 和其他根據Snapchat 改造而來的功能等,卻都失敗了。在Snapchat 、YouTube 都還未設計出好用的創作音樂短片App 前,Facebook 決定直接挑戰中國的ByteDance ,企圖透過音效後製,讓追求酷炫形象的青少年族群能簡單地創作出媲美史詩鉅作的自拍短片!
 
資訊來源:Facebook is building Lasso, a video music app to steal TikTok’s teens (https://techcrunch.com/2018/10/24/facebook-musically-competitor/)

 


 

 

 

如何讓App卸載者回頭 Facebook 釋出最新工具

  Facebook 推出新的廣告定位工具,協助App 開發商鎖定曾經下載過的使用者,進行再行銷。
  
  Facebook 發表聲明:「對於一個以App 為主要獲利來源的企業來說,維持使用率和App 獲利是首要目標。然而,根據觀察,在App下載7 天後,只剩下10 – 12 % 的活躍用戶,30 天之後更只剩下4 – 5 % ,這也就是Facebook 開發這款優化使用率工具的目的,為了協助App 開發商提高用戶的參與度。」
 
  維持App 的使用者流量是一個長期挑戰,根據研究調查顯示,雖然消費者每天在使用手機時,平均會花費85 % 的時間在App 上,但只有大約5 個App 是他們會重複使用的。
 
  因此Facebook 企圖透過這類包含互動元素的廣告方式,吸引用戶在下載App 後回頭使用。「在投放應用程式安裝廣告之後,品牌可以選擇觸及第二天或第七天回頭使用的用戶,找出哪些族群有較高的使用率。」
 
  除此之外,Facebook 還在廣告管理員(Ad Manager) 中加入了四項指標,檢測應用程式安裝廣告在維持用戶使用率上的成效,並根據促銷和未來發展活動制定出策略方向,而維持使用率的優化廣告和廣告管理員中的新指標兩項工具,都已經開放給全球的廣告商使用。
 

資訊來源:Facebook Provides New Ad Targeting Options for App Marketers (https://www.socialmediatoday.com/news/facebook-provides-new-ad-targeting-options-for-app-marketers/540058/)

 

美青少年社群調查出爐 最喜愛Snapchat 最常用IG

  根據美國市調公司Piper Jaffray 對全國48 州8600 名平均年齡18 歲受眾的最新研究數據顯示,Snapchat 仍然是青少年族群中最受歡迎的社群平台之一,而Instagram的使用率也顯著提升。本次調查中,Piper Jaffray 增加了樣本數,力求更精準地洞察時下社群媒體使用的趨勢,也再一次驗證了Snapchat 雖然使用率成長趨緩,仍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無論從哪方面來看,Snapchat 和Instagram 都是眾所矚目的社群軟體;反觀Facebook 的使用率則明顯下滑,從2016 年春季的60 % 下降至現在的 36 % ,Twitter 的使用率也呈現下降趨勢。因此,對於想要觸及青少年族群的品牌,Snapchat 和Instagram 是可以藉力使力的工具,Snapchat 對年輕用戶有很大的吸引力,且青少年族群對Snapchat 的喜愛甚至更勝於Instagram 。
 
  帶動趨勢一直是Snapchat 公認的優勢,而這也是Facebook 不斷努力的方向。有趣的是,雖然Instagram 的市場關注度較高,青少年們仍偏好使用 Snapchat ,而實際上他們可能更常使用Instagram 。
 
  另一方面,年紀較大的青少年族群則偏好使用Twitter 和Facebook 這些相較之下「傳統的」社群媒體。曾經擁有最多用戶的Facebook 正逐漸失去青少年族群市場,日前隱私洩漏的風波更讓處境雪上加霜。目前的所有努力,包括限時動態、直播功能以及Facebook Watch 看來也難以挽回頹勢。
  
  品牌行銷效果方面,青少年族群偏好在Instagram 上看到品牌及產品相關資訊, Snapchat 則是第二熱門的選擇(略高於email ),而目前行銷活動中最常採用的Facebook 則排在更後面的名次。當然,或許會有人質疑青少年族群的消費力,但若是著眼於建立品牌印象、觸及青少年受眾,Instagram 無疑是最有效的平台。從表格中也發現到,通訊軟體排名第四,可見對於品牌傳播來說,Messenger 、WhatsApp 及其他類似的App 可能有更高的價值。
 
    

資訊來源:Instagram, Snapchat Continue to Lead in Teen Usage, While Facebook Continues to Decline (https://www.socialmediatoday.com/news/instagram-snapchat-continue-to-lead-in-teen-usage-while-facebook-continue/5404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