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數位熱門事:您以為語音趨勢正夯?視覺搜尋正悄悄崛起!

嶄新技術和消費者行為 導致視覺商機崛起

  您有過怎麼用文字搜尋想要的商品,卻都找不到的經驗嗎?隨著人工智能及消費者行為的轉變,視覺搜尋越趨普及。在美國,有3/4的人購物前會使用圖片的方式進行搜尋,對於年輕族群來說更是如此,根據調查,18~34歲中有51%以上會使用視覺搜尋,比例遠高出其他年齡區間。

   也許您很難想像,在視覺搜尋的潮流中,先驅並非Google、Facebook 或Amazon,而是Pinterest。在Pinterest 上,我們可以簡單地用Pinterest App 的相機拍下任何物品,在上面搜尋並連到電商進行購買。自從Pinterest 推出該功能後,不到一年就已經累積了超過6億筆視覺搜尋。

      除了Pinterest 之外,其他視覺搜尋工具甚至可以結合應用程式,做到文字/臉部辨識、空間測量的功能,這些功能不但解決了消費者的痛點,也讓消費者獲得了更多體驗。例如IKEA Place App,就讓消費者在購買前用AR 將各類家具擺放在家中,大大減低消費者購買的不確定性。

未來趨勢和消費者需求 決定品牌應用方向

  視覺搜尋的使用,對於難以用文字描述,或被不同零售商歸類在不同品項的產品都相當適合,而這項技術不論是對居家裝潢、流行時尚、快速消費品、食品、飲料或是零售等產業也都能帶來極大的商業價值。

      對於品牌來說,在視覺搜尋的浪潮下,最重要的不外乎理解消費者決策過程以及未來趨勢,並尋找品牌可接觸消費者的機會。品牌可衡量視覺搜尋在消費者決策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假設視覺搜尋對目標族群的決策有高度影響時,品牌便可研究如何優化圖片內容,以提升可搜尋性。

  除此之外,透過蒐集消費者視覺搜尋的數據,品牌也可以知道消費者的使用時機,進而開發各類新產品,以符合消費者需求。例如,零售商Target 就預計透過數據收集,提供消費者特殊優惠、商店地圖資訊等服務。

  而在未來,隨著網路載體不斷變化,視覺搜尋的方式可能也會有改變,未來視覺搜尋可能不是用智慧型手機,而是用耳機或其他更貼近視覺搜尋的方式進行,因此,對於品牌來說,隨時觀察並順應趨勢也是很重要的。

廣告發展尚待開發 

  過往,我們習慣用文字投放廣告,且有一套固定系統可進行,但目前這套方法還無法應用到視覺搜尋廣告上,因為人類在分類物品時的運作機制尚無法完全被電腦參透。

  目前可知的變因如風格、顏色等還在電腦可理解的範圍內,但像是潮流、個人偏好就超出了電腦可理解的範圍。因此,在開發出一套電腦和人類都可以理解的系統之前,廣告投放方式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上述視覺搜尋相關資訊,若您有興趣歡迎隨時洽詢康瑞,我們很樂意和您分享更多資訊唷!

 

資料來源:全球行銷趨勢資料庫WARC

 

數位熱門事:語音趨勢正夯 品牌不可不知的五大應用!

語音浪潮來襲 品牌該如何因應?

隨著AI 興起,語音系統的發展也漸趨普及。根據「Speak Easy」的調查,全球有31%的智慧型手機用戶每週會使用一次語音技術。而技術研究公司Ovum 估計,在2021年,全球會有超過75億個設備會安裝語音助理,意即全球每人都會擁有一個以上的語音助理裝置。

對於品牌來說,語音趨勢將是未來不可輕忽的發展重點。對於身處亞洲的我們來說,有哪些語音上的機會是可以加以應用的呢?

 

消費者追求效率 語音應創造無縫體驗

華語系國家因中文字符很多,使用語音技術比起打字,大腦耗費的能量更少,也更有效率。有42%的中國智慧型手機用戶認為使用語音很有效率,而他們會使用語音的三大原因不外乎方便(52%)、不需要輸入文字(48%)和易於使用(46%)。因此,當品牌使用語音技術時,如何和消費者建立無縫的對話將是關鍵。例如,英國桑坦德銀行就推出智能App,讓客戶可使用語音付款,您不再需要大量的證明文件或手動匯款,只要通過語音就能匯款給指定對象,甚至還可以指定匯款時間,並看到近期的交易清單。

 

語音體驗應提供實質幫助

全球有39%的智慧型手機用戶希望語音助理能預測自己的需求。而在亞洲地區,此數據更高,中國智慧型手機用戶中有64%,泰國有57%,而在新加坡則有55%如此認為。因此對品牌來說,除了需提供消費者無縫的使用體驗外,是否提供實質幫助也相當重要。例如荷蘭航空公司的智能行李標籤就提供了實質性的服務,透過標籤提供的語音導航的功能,讓阿姆斯特丹的遊客可以順利抵達目的地。

 

語音系統有專屬個性 可增強和消費者情感連結

全球有72%的用戶認為語音系統應該擁有獨特的聲音和個性,例如中國微軟的AI 聊天機器人小冰,不僅能被用戶加為社群平台上的好友,還可像真人般和用戶對話,除此之外,還會做詩做詞。根據技術網站The Stack 的統計,已有4,000萬用戶將小冰加為好友,其中有25%的用戶對小冰說「我愛你」。由此可知,品牌若具備專屬的個性,將能與消費者有更強的情感連結。

 

語音助理突破手機框架 方便消費者使用

在未來,消費者可能不會在手機上花費太多時間。隨著語音技術的演變,目前已有更智慧化的螢幕,例如亞馬遜Echo Show 就配備了智能觸摸螢幕,而在亞洲,智能螢幕也在不斷增加中。對於品牌來說,語音體驗如何用對消費者來說更方便的形式去呈現,也會是一大重點。

 

語音系統串接物聯網 激發品牌新潛能

語音技術如果和物聯網相互結合,將能為品牌行銷帶來新的可能性。例如,有68.5%的新加坡人希望能夠透過語音詢問產品的來源,因此未來語音體驗可能也會和產品包裝相結合,像是透過掃描包裝代碼,就能用語音聽取產品成分的介紹即是一例。

語音除了可應用在商場上,也可應用到電視上,目前Amazon 已將語音助手Alexa 整合到電視盒Fire Stick 中,使用Google Home 就可與電視交談並請求播放指定的視頻。透過這樣的方式,品牌不僅能和消費者建立真正的互動,還可透過語音直接獲得消費者的看法,例如消費者如何和品牌互動、提出什麼樣的問題,以及他們的語調等資訊。

可以想見的是,未來語音系統將可為消費者帶來更豐富、直觀的世界。而對於品牌來說,如何抓住這五大機會將會是關鍵!若您想進一步了解語音趨勢報告,請洽康瑞,我們很樂意和您分享更多資訊!

 

資料來源:全球行銷趨勢資料庫WARC

 

 

數位熱門事:您的網站付保護費了嗎?

Google 宣布2018年7月釋出Chrome 68版本後,會將所有尚未從HTTP 升級為HTTPS 的網站標為不安全,用更顯眼的方式提醒使用者在不安全的網站上輸入個資很危險。

HTTPS 是有申請SSL 數位憑證的網站,申請後在網址列會有的符號並標示「安全」,若沒有申請的話,網址列會顯示的符號,表示網頁沒有加密,消費者輸入個資時會有被竊取的疑慮。而當網址列顯示則表示個資隨時會被駭客存取。Google 今年7月推出新版本瀏覽器後,沒有申請成HTTPS 的網址一律會顯示為「not secure (不安全)」(如下圖),不但會影響使用者和網站互動、購買的意願,甚至會降低使用者對品牌的信任度。

目前在全球資訊安全的議題越來越被重視,使用有安全認證HTTPS 的網址已成趨勢。一般申請HTTPS 的方式有免費和付費兩種,建議可依據理賠金額、憑證的呈現方式、有效期限等不同的需求進行選擇。

 

 

數位熱門事:在2020年,有50%的人會透過語音搜尋資訊!

語音趨勢崛起 品牌該如何應用

根據調查,全球有31%的智能手機用戶每週會使用一次語音技術,而在全球行銷趨勢資料庫WARC 的調查中,有將近1/4 從事行銷工作的專業人士認為語音界面是2018年最需注意的優先事項。

隨著消費者行為的改變,語音成了2018年四大行銷趨勢之一(請參照康瑞月報Vol.002),也是品牌和消費者溝通時不可輕忽的一個重點。

 

看準語音市場商機 全球大廠搶先進駐

目前市場上有生產語音產品的包括Amazon、Google、蘋果、百度、京東和三星等品牌。蘋果首先在2011年推出了語音助手Siri,到2016年,三星也推出了自己的語音助手Bixby,預計在近幾年內成為產品的語音接口。

而Amazon 和Google 分別在2014及2016年推出智慧揚聲器Echo 和Home,兩者都可藉由添加第三方技能來提供消費者更多服務,例如訂購Pizza、打開夜燈等。另外,中國百度和京東在2017年也推出了小魚在家和叮咚(DingDong)的智能揚聲器。

除了上述的品牌之外,其他像是美國玩具品牌Mattel 也在開發語音功能,並預計放到賣場的告示牌和產品包裝上,帶給消費者更完善的體驗。

  

 

消費者需求決定語音發展方向

根據「Speak Easy」的語音調查,消費者使用語音系統的主要動機為方便(52%),其次為不必打字(48%)和使用簡單(46%)。除了使用的效率之外,潛在的語音用戶也在尋求個人隱私的保證,並希望語音技術能無縫融入他們的生活。

而根據調查,消費者較喜歡在私人空間使用語音系統,例如在汽車市佔份額極大的美國,就有65%的語音用戶在開車時使用語音系統,而全球只有40%。美國汽車品牌福特也已經和Amazon 合作,讓駕駛一邊開車也能一邊透過語音助手Alexa 查詢目的地天氣、尋找餐廳和點咖啡,提升便利性與安全性。

另外,消費者使用語音的狀況也會受到文化影響,例如認為在公開場合大聲說話很失禮的日本,就有72%的人認為在公開場合使用語音技術很尷尬,相較於全球僅有57%的人認為。因此,消費者使用語音系統的行為是會和需求、地點以及文化息息相關的。若您想進一步了解語音趨勢報告,請洽康瑞,我們很樂意和您分享更多資訊!

 

資料來源:全球行銷趨勢資料庫WARC

 

數位熱門事:YouTube 近十年趨勢大解密!

YouTube 全球流量排行僅次於Google 和 FB,目前每月約有2兆6千億的流量進到YouTube ,可見其規模之大。因此德國奧芬堡應用科技大學決定針對2006~2016年間隨機選出19,025個頻道以及5,591,400支YouTube 影片進行研究,並有以下幾個重點。

單一頻道,專注經營單一主題

75%的頻道中,至少有80%的影片內容和頻道主題是相符的,也就是「單一頻道、單一主題」的現象,這也是為什麼YouTuber 要經營不同內容時會新開頻道的原因,例如在台灣以娛樂型影片聞名的蔡阿嘎,在太太懷孕後便新開了另一個頻道,紀錄懷孕大小事。

 

近年頻道類型以人物網誌類居多

2006~2009年音樂類(Music)影片上傳數量始終位居第一,在2010年後改由人物與網誌類(People & Blogs)奪得榜首,到了2016年,人物與網誌類甚至佔了總頻道近75%。

而從2012年起,遊戲類(Gaming)也躍升為頻道的第二名。有趣的是,新聞與政治類(News & Politics)在所有頻道類型的佔比雖然少於3%,但影片上傳數量卻高達整體的45%,像是在台灣,東森新聞從2011年創立到現在就上傳了約17萬支影片,每天平均上傳約58支。另外,中視新聞每天平均也上傳了約55支影片。

 

娛樂類型的影片最多人觀看

    在2006~2016年間,最多人看的影片類型是娛樂類(24%),其次是音樂(17%)和遊戲(13%)。從台灣2018年3月的數據來看,這三個類別觀看數最高的頻道分別是我愛大熱門滾石唱片阿神,您是否曾看過他們的影片呢?

觀看數的貧富差距逐漸加大

從上傳年份來看,2011~2015年間上傳的影片,觀看次數是2006~2010年的4倍,但是在2015~2016年上傳的影片觀看次數反而沒有顯著成長。

除此之外,綜觀2006~2016年間,頻道觀看數在前3%的,就佔了影片總觀看次數的85%,可以看出選對頻道其實就成功了一大步,但也顯示YouTube 上貧富差距的現象正逐漸加劇,不在觀看數前3%的頻道將越來越少人觀看。

根據近十年的統計,喜劇、娛樂、時尚實作、遊戲這幾個類別成功的機率一直都優於平均。的確,目前在台灣觀看數最多的都是上述類型的YouTuber,像是娛樂型的這群人蔡阿嘎等。

除此之外,新聞與政治類的成功機率也很高,整體來說有10.9%的機會成功,不過通常不會有品牌或YouTube 能像東森新聞一樣每天都發布40支影片。

 

供需失衡和貧富差距現象不可忽視

整體來看,YouTube 還在快速成長中,會持續有新內容上傳,也有穩定的觀看次數,短期內不用擔心YouTube 會衰退。

但YouTube 正面臨著頻道類型與觀看次數供需失衡的狀況,例如在2016年就有將近3/4的影片屬於人物與網誌類,但實際上觀看這類型的觀眾卻沒有這麼多。

另外,受到YouTube 本身的推薦演算法影響,YouTube 影片觀看數的貧富差距持續擴大,我們看的影片一定程度上其實是受到YouTube 的影響,也不禁讓我們反思,在觀看YouTube 頻道時,我們真的有自己的選擇權嗎?

 

資料來源:英國全球性雜誌《Convergence: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to New Media Technolog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