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產業專題:大國崛起-中國動漫市場起飛!

您知道中國一年有幾場動漫展嗎?2018年,中國預計至少會有3,500場動漫展。光是浙江省就規劃了近500場,就連青海省也有10場以上,而這當中參加的廠商和交易金額更不計其數。以2017年杭州中國國際動漫節為例,一場動漫展辦下來就有2,500多家中外企業參展,實際成交、簽訂合約的項目約有1,000項,涉及金額高達130多億人民幣。而從整體動漫市場來看,2017年共創下了1,500億人民幣的產值,可見動漫在中國規模之大。

中國動漫內容因為受到政治的限制,背景較少以現代為主,多是從古代武俠或未來題材的小說改編而來,雖然在內容的原創性上不及日本,但我們發現中國製作動畫的3D 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相較於日本僅將3D 技術應用在遊戲上,中國在動畫上的應用更為普及。例如中國預計在2020年之前提出的五部大作之一《凡人修先傳》,就大幅將3D 技術運用在人物、場景以及動作上,畫面精美程度讓人嘆為觀止。

除此之外,中國在品牌置入上一直以來都不會用隱晦的方式呈現,我們除了在中國節目上常看到有品牌Logo 大幅度的露出,以及演出者使用產品的畫面之外,在動畫當中也是如此。例如在《全職高手》中,麥當勞就將商品融入到角色背景、劇情當中,甚至連產品名稱都有很清楚地曝光。每當主角難過、失落時,就會想起女主角所說的開心時要出薯條、難過時也要吃薯條的話。主角前往麥當勞並受到店員的推薦而點了新品「薯條,就醬」後,包括薯條的特寫,打開的畫面以及開始享用的過程,也都有大幅度的曝光,相當有趣。未來中國動漫市場的發展相當值得關注,若您想進一步了解中國動漫市場,歡迎與我們聯繫!

數位熱門事:行銷人不可不知的四大趨勢!

2017年行銷界有哪些重大變革?

2017年,行銷業界出現了不同於以往的變革。全球最大的日用品生產商P&G 為了讓廣告效益更加透明、公正,因此向合作廠商提出四大訴求,包括建立一致的廣告成效評估標準、合作媒體需申請第三方監測、媒體合約內容透明化以及杜絕廣告詐欺。P&G 聲稱已完成了六成進度,並宣布Facebook 已經通過TAG 防詐騙認證計畫。另外,即將在2018年5月生效的《歐洲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也會對整個數位廣告市場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一旦條例生效,歐盟人民的數據將無法在未經個人同意的情況下被品牌或代理商使用。

隨著2017年行銷業界的轉變,全球行銷趨勢資料庫WARC 採訪了全球約600位和行銷有關的專業人士對2018年的看法,並在Toolkit 報告中總結出四大趨勢。

 

2018年行銷四大趨勢

Toolkit 報告裡提到的四大趨勢,分別是數位透明化、掌握顧客數據、優化顧客體驗和語音體驗的發展。

過往,品牌在不同平台投放廣告後,因為各平台衡量廣告成效的基準不同,所以無法評估到底哪個媒體的效益最佳,不僅如此,各平台的數據也存在著無法互相整合的問題。但在未來,P&G 將會帶動數據透明化的風潮,要求媒體有一致的廣告成效衡估基準,以及申請第三方監測系統來證明數據的公正性。目前Facebook 和YouTube 都申請了第三方監測MRC 的審核,未來品牌將會更清楚知道該如何將廣告預算分配在適切的媒體上。

而在《歐洲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 推出後,歐盟公民的數據將需要個人明確同意才能被品牌或代理商取得,因此品牌在獲得消費者的數據上將更加困難。對品牌來說,透過提供消費者獎勵機制,獲得消費者數據也不失為一種方式。例如,音樂媒體服務Spotify 就透過提供消費者過去一年使用行為的數據以及客製化的報表,來達到共享消費者數據的目的。

除此之外,優化顧客體驗也是2018年的趨勢之一。品牌如果有好的顧客體驗,將有助於在其他競品中脫穎而出。過往,品牌總是等到消費者開始搜尋產品後,才嘗試接觸對方,但假設品牌能在目標族群有明確需求前,就提供對方會需要的相關資訊,將能提供更好的顧客體驗。例如,尿布品牌幫寶適在懷孕的母親搜尋「懷孕」時就嘗試接觸她,而非等到消費者要購買尿布時才進行接觸,讓整個顧客體驗更完善。

而在2018年,隨著AI 的興起,語音體驗的發展會越趨普及,也就是說,未來語音會成為品牌和消費者的溝通的方式之一,尤其在華語系的國家,因為中文字符很多,所以語音系統在中華地區普及的速度預計會較快。而品牌要如何透過語音去接觸消費者,將是值得深思的課題。以上就是2018年的四大趨勢,若您對這份報告有興趣,歡迎與我們聯繫!

 

資料來源:全球行銷趨勢資料庫WARC

 

飲食趨勢:輕食新主張!實現健康生活的飲食趨勢

市場趨勢

東方線上在2018年趨勢研討會時所發表的十大消費趨勢之一,就是輕量化生活。過去我們認為的輕量化也許只有身材,但對現代人來說,這樣的概念已經不只侷限於外表,舉凡飲食、心理,甚至是生活習慣都逐漸轉往輕量化發展。

但這樣的發展,可沒有建立在不健康的基礎上唷!過去大家可能會透過吃減肥藥、盲目斷食的快速減肥法來塑造出骨感身材,但對於現代人來說,他們想要瘦得健康,在食物上也傾向於吃食物而不是食品,因為他們不想要有過多的調味,而是想品嘗食物的原味,進而實踐健康飲食生活。

說到健康,我們進一步透過網路社群聆聽和語意分析發現,市面上的飲食計畫雖然非常多元,例如冷壓果汁輕斷食、生酮飲食(低碳飲食)以及輕辟穀養生法等,但共通點都是訴求吃得營養均衡、無負擔,而不論是選擇哪種飲食計畫的消費者,都會透過控制糖分、蛋白質、碳水、脂肪等成分的攝取來維持健康體態,因此訴求零負擔的輕食粥也應運而生。

消費者討論粥的話題有哪些?

進一步觀察近半年(2017年7月~12月)網路討論「粥」約6千筆的聲量中可以發現,網路上討論粥的話題非常多樣,包括粥的種類、優點和對粥的印象等等。首先,光是討論粥的種類就有很多種,像是低熱量燕麥、糙米粥、天然食材的健康粥和沒有米飯的代餐粥等,而對於網友來說,粥的優點不勝枚舉,例如不油膩,很適合當作早餐、宵夜、下午茶或是運動後的輕食,真材實料的特性能達到營養均衡等。

而網路對粥的印象大致上有三類,分別是寶寶副食階段會吃的食物、令人舒服的食物和較傳統的飲食。首先,寶寶在吃固體的食物前,會需要先吃寶寶粥,而每個寶寶的適應性不同,所以會依據不同狀況提供三倍粥、五倍粥和十倍粥等。另外,因為粥具有暖胃暖心的特性,所以當人們在生病、想吃清淡、天氣冷時會選擇食用。而對於網友來說,粥屬於傳統飲食,是老一輩的人或是特定地方才會煮的早餐。

輕食粥的目標族群是誰?

但如果說到會食用輕食粥的主要族群,還是會以女性為主,因為這群人想要用更自然、健康的方式維持體態,所以大部分都有運動的習慣。她們雖然熱愛美食,但還是立志要當個健康的吃貨!而相較於男性,她們更懂得在飲食計畫中獲得快樂,因此在擺盤的精美度上有很大差別。另外,女性在實踐健康生活的過程中,更懂得愛自己,喜歡跟自己對話。

我們進一步深入分析食用粥品的女性心理,可以發現她們大餐前後、運動前後會特別注重輕食,以調整飲食的內容,另外,她們大多會自製營養餐來掌控每天攝取的營養,甚至在飲食之外,也要讓生活變得輕盈,拿回人生的掌控權,邁向健康人生!不僅如此,對她們來說,有一個可以一起執行長期的健康計劃的同伴也相當重要,這樣才能持之以恆,並且在瘦身的過程中,過得健康又吃得開心!

如何應用?

看完上述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粥品的專屬方程式:品牌+新輕食風潮+目標族群洞察!粥品如果要開創食用時機,建議要趕快搭上輕食的風潮,並試著融入消費者輕食的生活型態中,才能創造更多機會唷!

 

以上文字來源為:1!2!大數據 http://www.12data.biz/

美膚儀趨勢:愛美女性必備的聰明保養法

市場趨勢

根據美國行銷公司Women's Marketing 所提出的《2018年美妝趨勢報告》,可以看到三大美妝趨勢,分別為中小型美妝品牌崛起、生活型態影響美妝意識以及美妝科技發展。

首先,中小型美妝品牌已經慢慢興起,過往由少數大公司如露華濃(Revlon)、封面女郎(cover girl )、萊雅(L’Oréal)和雅詩蘭黛(Estee Lauder)等引領美妝市場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今,知名品牌在美妝產業的市佔率只有18%,剩下的82%都是由中小型和初創美妝品牌所組成的。中小品牌因為新的行銷渠道、創新思維而成為全球美容消費者的焦點。

除此之外,消費者的生活型態也會影響美妝意識,根據調查,每10名女性中就有6名女性主動尋求天然和有機護膚品,且消費者會希望品牌清楚註明產品成分、產地、測試和製造方式,甚至會希望感受到品牌的理念,並尋求無殘酷測試和環保包裝的產品。

而在未來,美妝品牌應用新的科技和技術將更為普遍,若能善用技術,品牌將能夠脫穎而出。例如巴黎連鎖化粧品牌Sephora憑藉一流的數字分析工具成為零售業的領導者,為客戶提供客製化美妝建議。而紐約專業化妝品公司也和三星推出了創新的虛擬化妝教程體驗,並希望2018年在他們的42家門店推出。

另外,高科技也帶動了美妝保養的創新。根據趨勢公司TREND HUNTER近期所發表的《30 High-Tech Skincare Innovations》報告,裡面提到了四個主要的科技化美妝保養趨勢,分別是進階功能的洗臉機、居家美容盛行、局部保養儀器應用新技術以及美妝結合應用程式的智慧系統。

首先,洗臉機除了過往深度清潔的功能外,逐漸轉往能提供特殊護理的方向發展。例如Foreo 聲波潔顏儀LUNA mini 就主張只要1分鐘,便可享受獨有的T-Sonic 滲透皮膚的聲波技術,讓肌膚完全擺脫污垢、油脂和化妝品殘留的困擾。

而隨著類醫美儀器興起,消費者在家也能幫自己微整形。例如DIY自製面膜機,不僅能客製化個人面膜,也能選擇不含防腐劑、鉛、汞或其他刺激性物質的配料,掌握品質與安全。

而在局部保養儀器的選擇上,目前也因為新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傳統保養習慣。例如目前已有的唇部保養器,就是與電動牙刷和洗臉機類似,可以為嘴唇清潔及去角質,維持嘴唇的唇色及健康的儀器。

除此之外,美妝儀器也結合了應用程式的智慧系統,提供科技化解決方案,幫助消費者更聰明選擇與管理。例如Nurugo Micro 的特殊鏡頭,只要安裝手機上即可變成400 倍顯微鏡,讓消費者可以快速看到更深層的皮膚狀態。

台灣消費者討論美膚儀的哪些話題?

看完了全球性的美妝趨勢,我們回到台灣,來看看網路都討論哪些和美膚儀相關的話題,透過網路社群聆聽和語意分析,進一步觀察2017年10月到12月討論「美膚儀」的熱門關鍵字(如下),我們發現在這三個月約1,500筆的聲量中,消費者想要追求效果性的美容時,仍會求助於醫美診所的儀器。另外,美膚儀相關產品以洗臉機最為普及,除溝通女性外,也有品牌推出了男仕專用。

而在2017年10月到12月網路討論美膚儀的話題主要可以分成三類,分別是洗臉機帶動美膚儀市場、平價小品牌竄起和美妝品牌加入美膚儀戰局。

根據網路討論,我們發現消費者通常都在家使用洗臉機深清粉刺,並搭配面膜來保養肌膚,因應消費者的需求,電器大牌也開始推出美膚儀,讓洗臉機再進化,變成一機多功能的美膚儀,像是洗臉機領導品牌科萊麗就推出了共用機體的化妝刷頭。但對於消費者來說,他們會希望物超所值,所以若能看得到長期投資效益,對他們來說才是最划算的。

不僅如此,從討論話題我們也發現,小品牌也推出了平價美膚儀,試圖降低消費者入手門檻。除功能外,大多溝通時尚、優雅的外型以及攜帶的便利性,讓消費者可以將美膚儀放在包包裡而不佔空間,變成方便補水,且讓妝容服貼的救援神器。

另外,美妝大牌也搭上熱潮,推出保養品加上美膚儀的組合,保養加上了美容工具,不論是清潔或是按摩幫助提拉和淋巴循環,都能更有感,而且透過機器保養效率更高。

誰會關注美膚儀?

會討論美膚儀的族群,不但跟上了科技結合美膚的趨勢,對他們來說,效率更是他們會使用美膚儀的主因,為了提升保養效率,所以他們選擇了有感、聰明的美容方式,相信使用美膚儀後能達到3倍滲透的效果,並且在乎美膚儀帶來的實質好處,而非科技面的技術。除此之外,他們也認為使用美膚儀代表一種時尚態度。

而從使用美膚儀的目標族群輪廓來看,他們有一些共通點,像是他們是風格的引領者,總是走在流行前端,擁有自己的品味和風格。他們會搶先追蹤各種最新的流行美妝品牌,並且熱愛嘗試新鮮事物。在心態上,他們是一群有主見、有見識,不隨波逐流的人,總是把生活活得漂亮,是鎂光燈焦點。即使忙碌,也會讓自己看起來很優雅,並且樂於分享生活大小事。除此之外,也很用心經營自己的形象與社群。

整體來說,美膚儀有其市場,洗臉機的普及化提升了消費者對於美膚儀器的接受度。除了小品牌崛起之外,各大家電品牌及美妝品牌也開始推出美膚儀器。而對目標消費者來說,他們認為美膚儀是聰明且有效率的保養,並且能代表個人的時尚態度。而會追逐科技化美膚的族群,通常是團體中的意見領袖,擁有自己的品味和風格,對於時尚、美妝、流行等領域皆有涉獵,很用心經營自己的形象。 

總結

綜觀美妝市場趨勢,我們可以發現互聯網的發展使得中小型美妝品牌崛起,透過全球化的行銷渠道成為全球美容消費者的焦點。而生活型態影響了消費者的美妝意識,消費者對有機產品的意識提升,更加注重品牌理念與成份來源。另外,美妝和科技的結合不但帶動了居家美容保養潮流(At-Home Beauty),讓消費者不用離開家也可以享受醫療級的奢華保養,也引領了消費者對於美妝保養的態度,讓消費者轉往追求簡單便利、快速、看得見、有效率的聰明保養法。

所以,對於已經集結了科技和效率於一身的美膚儀品牌來說,透過了解目標族群的心態,將能切中消費者真正的需求,進而開拓無限商機!

 

以上文字來源為:1!2!大數據 http://www.12data.biz/

 

 

保健趨勢:明明是便秘,卻被以為懷孕?

又到了和大家分享保健趨勢的時間啦!這次要帶大家來看的是便秘~!
透過網路社群聆聽和語意分析技術,在便秘近半年將近6千筆的數據中,我發現網友主要討論話題有四類,分別是便祕的定義、原因、困擾和舒緩便秘的方式。首先,我看到網友對便秘的定義都不太相同,有些人會覺得三天以上沒嗯嗯就算是便秘,有些則會覺得上廁所的次數應該要等於吃飯的次數,所以一天吃三餐就應該要上三次廁所。
 
關於便祕原因,看到網友討論大致上分為生活習慣及身體狀態兩類,生活習慣像是飲食不正常、吃太多外食、太少運動等,而身體狀況則像是減肥吃太少肉,導致腸胃缺乏油脂而便祕,或是懷孕、小baby壓迫到媽媽腸胃,又或是年紀大、生體機能代謝變差等原因。
 
另外也看到,便祕的網友會飽受生理和心理上的困擾,像是需要花很大力氣上廁所而且屁股會流血,以及有口臭、長痘痘、變胖、反胃想吐等生理困擾,而心理上則會擔心是不是罹患了大腸癌、上不出來覺得很不舒服導致一整天做什麼都無法專心等等。另外也看到網友說自己因為便秘,被朋友笑說懷孕幾個月了,當下真的超想一頭撞進豆腐自殺
 
而在舒緩便祕這一塊,看到方式相當多元,雖然也有網友會覺得大不出來就算了、順其自然,但大多數的網友都會建議從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以及多運動等生活習慣開始改變起,另外也看到網友建議改變上廁所的方式,例如把腳放在小凳子上呈屈膝狀態,或是按摩肚子及相關穴道等,另外也有網友會使用保健食品、中藥、瀉藥浣腸等成藥來舒緩便秘,不過網友也提到,假如便祕情況很嚴重的話,還是去看醫生會比較好。
 
綜合以上觀察,我們從便祕的文字雲來看整體討論(文字雲是經過詞頻以及文章數加權統計後的結果,字越大表示討論越熱烈)可以發現:
1.便秘會與外觀有關
2.舒緩便秘的產品多元化(酵素、咖啡、中藥湯等)
3.網友主要討論菌類產品(益生菌、乳酸菌)來解決便秘
 
 
另外,根據能找到消費者行為偏好的資料庫來看,發現消費者主要也是使用益生菌/酵母菌等菌類產品來舒緩便秘,其次才是酵素。
 
 
但究竟酵素、益生菌、酵母菌是什麼,又有哪些不同呢?
 
 
透過圖表我們可以快速地知道,酵素主要是幫助消化,益生菌、乳酸菌則是幫助整腸健胃。那益生菌和乳酸菌有什麼差別呢?簡單來說,乳酸菌是益生菌的其中一種,而益生菌裡除了乳酸菌之外,還有酵母菌(釀酒或做麵包時會使用),所以這兩個是不一樣的東西唷!但不論是益生菌或是乳酸菌都需要定期、交叉服用才有效果,因為每個菌種會有不同功效,像是我們常聽到的LP33菌主要用來治療過敏、比菲德氏菌則是讓我們的腸道保持健康,所以透過交叉使用我們才能培養更健康的身體環境。在保存上,為了保持菌種的活化,主要還是以冷藏保存為佳,如果搭配熱水服用益生菌/乳酸菌,小心活菌可是會死光光的唷!
另外,大家服用酵素舒緩便秘時,是不是時常會覺得拉很慘,而且會產生一旦沒有服用就上不出來的狀況呢?不過,就像上面圖表所說的,人體會自行產生酵素,那這樣的酵素怎麼可能會讓你一直拉肚子呢?如果遇到這種拉不停的狀況,就要小心了唷!有可能是廠商為了讓消費者更有感,所以在產品裡面添加了瀉藥,使用前後不妨多加留意!
而根據網路觀察,網友大多覺得,相較於較刺激的酵素,使用益生菌和乳酸菌這種成分較天然、溫和的產品比較不傷身!而在前面的觀察中,我們也發現益生菌是消費者近期主要會使用的產品,那麼,會使用益生菌的網友都在討論什麼呢?
 
根據網路近半年討論益生菌的話題來看,大致有三種,分別是食用動機、購買的考量因素以及食用心得。
 
首先食用動機的部分,看到網友之所以會服用益生菌,除了是想用更天然、溫和的方式緩解便秘之外,也發現了孕婦在產前、中、後都會透過服用益生菌來預防小孩過敏、便秘的狀況,且通常在懷孕初期醫生都會建議孕婦服用不傷身的益生菌,也看到孕婦分享有服用益生菌的小孩子出生後也比較不會過敏或是便秘。
 
而消費者在購買益生菌時,除了會考量成分天然外,也會因為口味和便利性影響選擇,因為益生菌產品相當多元,有口服膠囊以及沖泡粉末等種類,如果選用沖泡式的話,網友怕萬一味道不喜歡,買了放著不喝會很浪費,所以寧願選擇口服膠囊,避免發生買了才發現口味不喜歡的窘境,而且口服也更方便!而會選擇沖泡式的網友,則是因為可以調配自己喜歡的口味(加入巧克力、抹茶等)、或是認為裡面添加了寡糖/酵素等成分更營養而選擇沖泡式。另外,益生菌的售價大多是幾千元起跳,所以也有網友認為很傷荷包。總地來看,發現網友對於益生菌的專業知識其實不太清楚,也不知道該如何挑選,所以會認為大品牌的比較好(例如:白蘭氏)、益生菌會因地制宜,所以台灣的益生菌品牌會比較好,或是認為益生菌添加酵素會更營養等迷思。
 
最後食用心得的部分也相當兩極,有些網友認為食用益生菌有助改善便秘,但也有網友認為沒有效果。但其實使用效果會根據益生菌的保存(冷藏)及使用方式(定期、交叉使用不同菌種的益生菌、不能加熱水使用)而定,所以覺得沒有效果的網友,有可能是使用不當才會覺得沒效。
 
好的,總結來說,這次分享的便祕保健有3個重點:
 
1.透過近半年網路討論,發現舒緩便秘的產品多元,且近期便秘者傾向使用不傷身的益生菌/乳酸菌等好菌產品。
 
2.益生菌產品類型多元化,能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選擇口服膠囊者是為了便利、不用擔心口味不喜歡;選擇沖泡粉末者則是為了更營養、可增添其他口味) 。
 
3.消費者缺乏對益生菌的專業知識(選擇大品牌、認為菌種會因地制宜、益生菌多添加酵素會更營養),所以品牌如何教育消費者,幫助消費者選購,就會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囉!
那麼,這次的分享就到這邊,下次再見!
 
 
以上文字來源為:1!2!大數據 http://www.12data.bi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