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浪潮來襲 品牌該如何因應?

隨著AI 興起,語音系統的發展也漸趨普及。根據「Speak Easy」的調查,全球有31%的智慧型手機用戶每週會使用一次語音技術。而技術研究公司Ovum 估計,在2021年,全球會有超過75億個設備會安裝語音助理,意即全球每人都會擁有一個以上的語音助理裝置。

對於品牌來說,語音趨勢將是未來不可輕忽的發展重點。對於身處亞洲的我們來說,有哪些語音上的機會是可以加以應用的呢?

 

消費者追求效率 語音應創造無縫體驗

華語系國家因中文字符很多,使用語音技術比起打字,大腦耗費的能量更少,也更有效率。有42%的中國智慧型手機用戶認為使用語音很有效率,而他們會使用語音的三大原因不外乎方便(52%)、不需要輸入文字(48%)和易於使用(46%)。因此,當品牌使用語音技術時,如何和消費者建立無縫的對話將是關鍵。例如,英國桑坦德銀行就推出智能App,讓客戶可使用語音付款,您不再需要大量的證明文件或手動匯款,只要通過語音就能匯款給指定對象,甚至還可以指定匯款時間,並看到近期的交易清單。

 

語音體驗應提供實質幫助

全球有39%的智慧型手機用戶希望語音助理能預測自己的需求。而在亞洲地區,此數據更高,中國智慧型手機用戶中有64%,泰國有57%,而在新加坡則有55%如此認為。因此對品牌來說,除了需提供消費者無縫的使用體驗外,是否提供實質幫助也相當重要。例如荷蘭航空公司的智能行李標籤就提供了實質性的服務,透過標籤提供的語音導航的功能,讓阿姆斯特丹的遊客可以順利抵達目的地。

 

語音系統有專屬個性 可增強和消費者情感連結

全球有72%的用戶認為語音系統應該擁有獨特的聲音和個性,例如中國微軟的AI 聊天機器人小冰,不僅能被用戶加為社群平台上的好友,還可像真人般和用戶對話,除此之外,還會做詩做詞。根據技術網站The Stack 的統計,已有4,000萬用戶將小冰加為好友,其中有25%的用戶對小冰說「我愛你」。由此可知,品牌若具備專屬的個性,將能與消費者有更強的情感連結。

 

語音助理突破手機框架 方便消費者使用

在未來,消費者可能不會在手機上花費太多時間。隨著語音技術的演變,目前已有更智慧化的螢幕,例如亞馬遜Echo Show 就配備了智能觸摸螢幕,而在亞洲,智能螢幕也在不斷增加中。對於品牌來說,語音體驗如何用對消費者來說更方便的形式去呈現,也會是一大重點。

 

語音系統串接物聯網 激發品牌新潛能

語音技術如果和物聯網相互結合,將能為品牌行銷帶來新的可能性。例如,有68.5%的新加坡人希望能夠透過語音詢問產品的來源,因此未來語音體驗可能也會和產品包裝相結合,像是透過掃描包裝代碼,就能用語音聽取產品成分的介紹即是一例。

語音除了可應用在商場上,也可應用到電視上,目前Amazon 已將語音助手Alexa 整合到電視盒Fire Stick 中,使用Google Home 就可與電視交談並請求播放指定的視頻。透過這樣的方式,品牌不僅能和消費者建立真正的互動,還可透過語音直接獲得消費者的看法,例如消費者如何和品牌互動、提出什麼樣的問題,以及他們的語調等資訊。

可以想見的是,未來語音系統將可為消費者帶來更豐富、直觀的世界。而對於品牌來說,如何抓住這五大機會將會是關鍵!若您想進一步了解語音趨勢報告,請洽康瑞,我們很樂意和您分享更多資訊!

 

資料來源:全球行銷趨勢資料庫WA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