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分鐘讓您了解什麼是程序化購買!

  近年來,程序化購買已成為數位廣告最火紅的行銷名詞,當我們在購買Google、Facebook、Yahoo 的數位廣告時,普遍都已經採用程序化購買的方式去進行,那麼,到底什麼是程序化購買呢?

  程序化購買(programmatic direct)是一種數位廣告投放的技術,乍聽之下或許很難理解,但簡單來說,程序化購買就是行銷和程式語言的結合,行銷人員先針對產品做行銷規劃後,再用電腦的資料分析能力,運算出網路使用者的生活習慣、喜好,接著利用程序化購買的技術,將廣告投放至合適使用者的網頁中,善用即時及自動化的特性,幫助行銷活動更容易且正確地曝光。

  過往,廣告主要自己聯繫網站,去詢問可以購買的版位和價錢,但當想要購買的網站越來越多時,廣告主難免會應接不暇。因此,程序化購買的聯播網便因應而生,我們稱這樣的聯播網為AD Network平台,早期,這個平台會將各類型的網站做分類,例如,美妝、汽車、運動等都各成一類,廣告主只需選擇他要投放的類別,在該類別下就會自動串接相同類型的網站,投放時也更為便利。

  但實際上,AD Network 還是會有一些問題待解決,例如它並未串聯全部網站、品牌實際想觸及的人選不會完全符合造訪網站者的輪廓、廣告會重複曝光給已經看過的人,導致廣告預算浪費等。因此,到後來,在網路使用者的資料蒐集上,便改為蒐集使用者的Cookie,透過Cookie我們可以進一步獲得年齡、性別、興趣、地區等資料,並將這類資料匯入AD Exchange 平台,讓廣告主可以更精準地鎖定目標族群(Target Audience,以下簡稱TA)。

  而在購買上,則使用RTB(Real Time Bidding)即時競價機制去購買,這是一種非常快速且自動化的購買方式,只要符合廣告主的受眾一出現,平台便會透過RTB機制來決定哪個品牌能將廣告曝光在TA 面前,中間的過程完全是自動、即時的,是不是很神奇呢?

程序化購買廠商百百種 康瑞用經驗教您怎麼選!

  在我們對程序化購買有初步了解,想要用程序化購買廣告時,不免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人人都說他有自己的DMP(Datat Management Platform,數據管理平台,該平台能蒐集消費者數據,並針對TA 投放廣告)最精準,您該如何判斷呢?

  身為廣告代理商的我們,在過往已經接觸過市場上各式各樣的程序化購買廠商,也累積了許多挑選廠商的know-how。因此,我們發現在廠商的挑選上,其實可以很簡單地從Data 量以及版位來判斷其資料是否夠精準。例如,有消費者年齡、性別,或是有串Google DMP的數據已經是基本,我們可以進一步詢問的是,這個程序化購買廠商是否能追蹤到同一群TA跨手機或電腦的使用數據,或是有沒有辦法知道購買我產品的人,他的興趣是什麼等等的資料,如果有的話,才算是Data 量和其他程序化廠商相比較齊全的廠商。

  而在版位的選擇上,除了最基本的banner 圖片版位之外,是否有搭配影音或互動式版位、是否能讓曾經點過我廣告的消費者,在瀏覽別的網站時也會看到他剛才點過的廣告等等,都是我們在選擇上可以注意的。

兩招化解使用程序化購買後遇到的問題

  不過,從代理商的角度來看,程序化購買目前還是存在幾項問題,包括各家DMP資訊不公開,無法確認其真實性、各媒體KPI定義差異大,不同數據間難以比較、或是重複觸及同類型的目標族群,使得品牌資訊受限於同溫層,進而導致品牌資產下降等問題,但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們其實還是可以透過建立自己的Data以及依據策略選擇合適媒體,來達到Data 累積和優化的效果。

  如果您沒有自己的DMP也沒有關係,可以透過合作過程了解並記錄各家廠商的特性和成效,如此一來,便可解決資訊不公開和KPI 定義雜亂的問題。再來,重複觸及相同目標族群,導致品牌資產下降的部分,其實,最重要的還是需要先擬定要與目標族群溝通的內容,我們的內容不應該被這群人的興趣所限制,只產出目標族群興趣相關的內容,而是去想怎麼樣的切入點,才能讓目標族群感興趣的同時,也增加品牌的印象及好感度。

  好的,聽完上面的說明,您應該也對程序化購買有一定的了解了,其實,在程序化購買上的廠商選擇和執行上,真的有許多細節是需要注意的,如果您在投放上遇到任何問題,或是不知道該如何選擇的話,也都歡迎您隨時聯繫我們,康瑞將能提供您最合適的判斷和投放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