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趨勢崛起 品牌該如何應用

根據調查,全球有31%的智能手機用戶每週會使用一次語音技術,而在全球行銷趨勢資料庫WARC 的調查中,有將近1/4 從事行銷工作的專業人士認為語音界面是2018年最需注意的優先事項。

隨著消費者行為的改變,語音成了2018年四大行銷趨勢之一(請參照康瑞月報Vol.002),也是品牌和消費者溝通時不可輕忽的一個重點。

 

看準語音市場商機 全球大廠搶先進駐

目前市場上有生產語音產品的包括Amazon、Google、蘋果、百度、京東和三星等品牌。蘋果首先在2011年推出了語音助手Siri,到2016年,三星也推出了自己的語音助手Bixby,預計在近幾年內成為產品的語音接口。

而Amazon 和Google 分別在2014及2016年推出智慧揚聲器Echo 和Home,兩者都可藉由添加第三方技能來提供消費者更多服務,例如訂購Pizza、打開夜燈等。另外,中國百度和京東在2017年也推出了小魚在家和叮咚(DingDong)的智能揚聲器。

除了上述的品牌之外,其他像是美國玩具品牌Mattel 也在開發語音功能,並預計放到賣場的告示牌和產品包裝上,帶給消費者更完善的體驗。

  

 

消費者需求決定語音發展方向

根據「Speak Easy」的語音調查,消費者使用語音系統的主要動機為方便(52%),其次為不必打字(48%)和使用簡單(46%)。除了使用的效率之外,潛在的語音用戶也在尋求個人隱私的保證,並希望語音技術能無縫融入他們的生活。

而根據調查,消費者較喜歡在私人空間使用語音系統,例如在汽車市佔份額極大的美國,就有65%的語音用戶在開車時使用語音系統,而全球只有40%。美國汽車品牌福特也已經和Amazon 合作,讓駕駛一邊開車也能一邊透過語音助手Alexa 查詢目的地天氣、尋找餐廳和點咖啡,提升便利性與安全性。

另外,消費者使用語音的狀況也會受到文化影響,例如認為在公開場合大聲說話很失禮的日本,就有72%的人認為在公開場合使用語音技術很尷尬,相較於全球僅有57%的人認為。因此,消費者使用語音系統的行為是會和需求、地點以及文化息息相關的。若您想進一步了解語音趨勢報告,請洽康瑞,我們很樂意和您分享更多資訊!

 

資料來源:全球行銷趨勢資料庫WARC